“机器人+”为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生产力

2023-02-20 13:41

提到机器人越来越不陌生了,工业机器人应用也日益成熟和普及。


《“机器人+”应用行动实施方案》提出,到2025年,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,服务机器人、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,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。


那当前我国机器人发展情况如何呢?


1、发展势头强劲


工业机器人已在汽车、电子、机械等领域普遍应用,服务机器人、特种机器人在教育、医疗、物流等领域广泛应用。比如康复内机器人可以辅助病人行走进行康复训练。


在工业制造领域,从机器人本体、零部件,到集成应用,我国机器人产业的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。“机器人+应用”的概念深入人心。


当前,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,新一代信息技术、生物技术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等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,机器人产业迎来升级换代、跨越发展的窗口期。


2、机器人+潜力无限


银行、商场内的智能问询机器人,无人车间的机械臂,仓库里的智能运输配送……机器人正在快速地改变人类生产方式,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生产力。


作为不可或缺的生产力,工业机器人已成为制造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必备设备,尤其是生产制造业机器人使用的米度和频率快速提升。从航空航天、汽车、船舶、半导体等高端制造业,到家具、食品、建材、纺织、铸造等传统行业。工业机器人有效解决了精密加工难度大、招工难、用工难,以及生产环境恶劣,和高风险作业等难题。


另外,“作为生活帮手,以扫地机器人、烹饪机器人、陪伴机器人、康复机器人等为代表的服务机器人走入生活、走进家庭,在教育娱乐、清洁服务、医疗康复等领域实现规模应用。”作为特种装备,特种机器人以高度的灵活性、机动性、适应性,应对复杂环境能力不断增强,在应急救灾、消防巡检等急难险重任务以及空间探索、海洋资源勘查开采、极地科考等国家重大工程领域实现创新应用,已能部分替代或全部替代人工作业,帮助减轻工作负担、保障健康安全。四足机器人、仿生鱼等仿生机器人,可以完成复杂环境的巡检、监测、勘探等多种任务。


“机器人化”生产装备和生活工具将广泛融入千行百业和人民生活,机器人+潜力无限。


3.拓展机器人应用深度和广度




如今,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均将机器人作为抢占科技产业竞争的重点,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仍面临挑战。机器人中高端产品有待提高,自主研发能力和自主品牌仍有差距。需要大力创新,拓展机器人应用的深度和广度,加快机器人产业技术和产品迭代的步伐,推动产业更快发展。



当前,机器人产业高质量供给对需求的引领和创造性尚未得到充分发挥,仍存在供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,需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协同发力,高水平推进“机器人+”应用。推动成立“机器人+”应用协同推进方阵,统筹各部门政策、资金、资源支持机器人创新应用。鼓励和支持有条件、有需求的地区围绕特色优势产业,依托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,深挖机器人成熟、新兴和潜在应用场景。



《“机器人+”应用行动实施方案》提出,到2025年,聚焦10大应用重点领域,突破100种以上机器人创新应用技术及解决方案,推广200个以上具有较高技术水平、创新应用模式和显著应用成效的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,打造一批“机器人+”应用标杆企业,建设一批应用体验中心和试验验证中心。





昵称:
内容:
验证码:
提交评论
评论一下